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3-3-1 16:33 編輯
一位傑出的品質工程專家 紀念與 張忠樸 先生交往的二、三事 林公孚 2002年10月
八月三十日是我到中原大學AQI介紹「品質團體獎新模式」的日子,從台北出發前特地打開電子信箱,收到AQI值勤佩儀同學所發出的通告:「我們所敬愛的張老師已於8/29晚8:41病逝台大醫院….」,心頭一陣茫然。想起 八月三日 到台大醫院探視他的病情的光景,那時他的身體雖然虛弱,但是心情仍然相當開朗,他知道我在他家裡的電話留言,囑我以後不要再打去,有事時,他的太座會主動告訴我,不勞我掛念。當時不以為意,如今想來,難道他早已知道自己來日無多?
關閉電腦後,搭車往中原,一路想的是如何把當晚的主題表達清楚,並未再想其他的事。但是當我一腳踏進中原大門,右轉通過停車場時,剎那間一股莫名的傷感突然湧向心頭,我想莫非他已擺脫肉身的痛苦,以自由自在的靈魂與我們今晚相聚,想著想著不自覺濕了眼角。
走到工業工程系辦公室,AQI要角之一的江瑞清主任已經先到了。我們談起忠樸的事,彼此都感到沉重。他提到得知忠樸逝世消息後,立即要求學生將尋智網站的內容全數下載的事,我認為這是相當對的做法,心中感到安慰,因為能夠保存他所留下的精神遺產,可作為我們對他的永久紀念,是最好不過的。
我是在1995年初與忠樸相識的,那時王晃三兄剛出任品質學會理事長,希望我能幫助他為品質月刊做些事,我不自量力的答應下來。他怕我力有未逮,便介紹忠樸給我當副手,從那時開始,我們常為編輯事務開會討論或電話溝通,接觸的機會漸多,知道他是有理想與抱負的性情中人。
每當月刊良稿枯竭時,他總會自己披掛上陣或發動AQI會友施以援手,使月刊始終能維持在一定水準上。我發現在我主編品質月刊的兩年期間,也是忠樸投稿月刊最勤快的一段時間,幾乎平均每一個半月就有一篇他的文章出現,他有深厚的文學素養,用字行文十分風趣俏皮,例如在「羅總裁說故事」(1995,3)一文中提到飛利浦總裁羅益強將工作壓力比喻為球場上的競技活動,認為競賽有勝有負,贏家可以享受壓力之美,故壓力有其正面的意義,他非常同意這種說法。故提筆贊曰:「是福不是禍,壓力難躲過,積極享受它,苦中更作樂」。從這四句贊言中,彷彿成為他對享受工作壓力的自白。
QRGⅡ是AQI前身,是由王晃三兄號召中壢地區品質「好事之徒」所組成的,第一任會長是詹昭雄兄。初試啼聲後,忠樸將會友一年研究成果結集成冊,為此留下「緣起」短文,我將它發佈在1995年5月份的品質月刊上。其中談到AQI的前身QRGⅡ時他說道:
……… 是緣 讓QRGⅡ成立了,
是緣 讓QRGⅡ繼續成長, 但是,QRGⅡ如果真要為中國留下 一些有意義的痕跡,光有過去的痕 跡是不夠的,所以我們更要惜緣! 惜緣 讓我們更重視QRGⅡ, 惜緣 讓我們更真誠投入, 惜緣 讓我們更全力以赴! ………
從這字理行間,充分表露了他對AQI的感情,我相信忠樸的這些話已經為AQI點燃永不熄滅的火種,讓AQI的會友們永久記住他所說的,我們知道他透過自創的事業組織與所發表的文字,已經為自己留下一些有意義的痕跡,可惜天不假年。但是,如何「為中國留下一些有意義的痕跡」,應該是AQI的會友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今年六月間,我曾到中壢探望他,承他邀我到中央大學校園散步,並在教職員餐廳用餐,他談起要成為國內「第一流品質工程專家」的抱負,感歎老天未必肯玉成此事的無奈,令我想起1996年11月他在品質月刊所發表的「從淵博知識體系看品質工程」一文中,他指出:
「系統其實就是隱身在產品變異之後的真因,而變異則是顯現系統能力的表象,若將二者再予融合,應用在品質改善實務之中,那麼品質工程就隱然成形了。」他接著說:「然而不幸的是,近年來大家對品質工程的關心不知不覺流落在工具之爭。例如不用S/N比算不算品質工程?是否田口 方法才算品質工程?這些爭議多少起於門戶之見,它根本就不該是大家耗盡氣力的地方,重要的反倒是我們如何才能有效地幫助缺乏統計邏輯的專業人才,勾勒出清晰的終南捷徑,使他們能按步就班地成為品質工程的使用者,進而使更多的公司成為品質工程的受惠者」。
這段話以及1993年出版的「實驗計畫運用法」與2001年5月起在月刊發表的「輕鬆學統計」專欄,都是為實踐他成就國內第一流品質工程專家所做的奠基工作。
今年(2002)六月他的「人生不標準答案」新書問世後,承他送我一本,讀後深受感動,尤其是「錯誤是成熟的起點」與「自我挑戰的遊戲」二篇,對從事教育行業者頗具啟發性,另一方面,書中的「養身有悟篇」是他病中之作,文中思慮清澄、事理通達,表露出對生命的參悟,應屬散文中的精品。在「主導與順從」一文中,他提及從生命課程中讓他學到:
․順從於世事的無常, ․順從於人生的起落, ․順從於四時的運行, ․順從於宇宙的律動。
其中充分展現出他對生命的了悟,這種了悟已經達到佛家所謂的「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若非有一流悟性與闊達心胸,必無法達到的。
鐘漢清先生是忠樸的多年老友,就是由他所撰『照見"尋智之心"--記張忠樸先生的友誼和成就 』一文,啟發我寫下此文的動機,我曾與他談到如何紀念亡友的事,我把建議品質學會設法協助保存尋智網站的念頭,以及如何保持忠樸所調教的工作伙伴,能繼續貢獻所學一事與他交換意見。他認為忠樸的家族人才輩出,可能另有安排,我們最好的紀念方式之一是舉辦紀念研討會。我認為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凡能將忠樸兄所開發的有形或無形成果保留下來,讓社會共享,都應是紀念忠樸最有意義的事,讓我們用行動,安慰忠僕兄在天之靈!
*本文發表於2002/10《品質月刊》
轉載自岳林大觀園2007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