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不足、達不到當然是危險的,一般用風險 (risk) 作為衡量指標。風險 = 程度 x 頻度 = 嚴重性 x 可能性
1985年朱蘭博士提出系統有效性(system effectiveness, SE)的定義為:
SE = C x A x R =效果 x 效率
C =效果,代表系統要用的時後有多麼很好用。
A x R =效率,A (可用度) 代表要用的可以用,R (可靠度) 代表可以繼續使用多久,是從時間的面向看結果,配合相對應的人力與物料成本,就是所需要的資源。所以,在管理領域,效率是指所需的資源,而要量化評估資源,則需要資源單位成本,例如人工單位成本、物料單位成本,找出在時間軸線上所佔的成分,就可以估算出所需的資源需求。
TPM 討論 OEE 的意義也是一樣的,使用設備預期的成果是生產出符合設計規格或顧客要求的產品,代表性指標為 Q,就是良品率或合格品率、或良率,是衡量設備的效果。可用度 (A) 是指設備可以開機使用的可能性,根據設備的可靠度和維護度資訊計算,性能 (P) 是設備開機之後的使用性能,類似 Juran 定義系統有效性的可靠度概念,A x P 就是指設備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