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perng 發表於 2016-4-22 08:51:59

QKC20160422:生產力 4.0 的品質團體標準

本帖最後由 官生平 於 2016-6-6 17:47 編輯

品質學會品質知識社群 (QKC) 工作坊
專題:生產力 4.0 的品質團體標準
時間:2016 年 04 月 22 日(星期五) 15:00 - 18:00
地點:品質學會九樓教室(台北市羅斯福路 2 段 75 號)
主持:官生平會友


官會長說明 QKC 近期工作進度,包括2016年9月海森崴 ANQ 論文、2016年7月華人品質論壇論文概要。






廖會友從系統訊號與噪音互動觀點詮釋問題解析與處理過程


hlperng 發表於 2016-4-22 10:15:28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6-4-22 12:46 編輯

標準種類:
依標準化體系可以分作公司標準、團體標準、國家標準、區域標準、國際標準等 5 種;若依標準的內容區分,可分作基本標準、術語標準、測試標準、產品標準、過程標準、服務標準及介面標準等 7 類;依專業分工,又可再分作機械、工程、電機、電子、食品、環境保護等不同領域類別。問題是:品質標準是否為專業分工的類項之一?CNS 分類共有 26 項,第 23 項為品質管制。專業分工是否應該再細分為產業(或產品)與專業。


標準的定義:
1. WTO TBT
「由一般被公眾認可的單位或組織所核可,為了通用及可重複使用於產品,或提供生產時相關的準則與指南的文件。」

2. CNS 13606:2004 (ISO Guide 2:2004 IDT)
「經由共識所建立且由某一認可的機構核准,提供共同與重複使用於各項活動或其結果有關的規則、指導綱要或特性所建立之文件,期使在某一特定情況下獲致秩序的最適程度。標準的制定須依據科學、技術及經驗的統合結果,其目的在促進社群的最適利益。」

3. 標準法
第三條:(用詞定義)
一、標準:經由共識程序,並經公認機關(構)審定,提供一般且重覆使用之產品、過程或服務有關之規則、指導綱要或特性之文件。
二、驗證:由中立之第三者出具書面證明特定產品、過程或服務能符合規定要求之程序。  
三、認證:主管機關對特定人或特定機關(構)給予正式認可,證明其有能力執行特定工作之程序。 
四、團體標準:由相關協會、公會等專業團體制定或採用之標準。 
五、國家標準:由標準專責機關依本法規定之程序制定或轉訂,可供公眾使用之標準。 
六、國際標準: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或國際標準組織所採用,可供公眾使用之標準。
第八條: (轉訂為國家標準之情形)   
已有相關國際標準或我國團體標準存在,而其適用範圍、等級、條件及水準等均適合我國國情者,標準專責機關得據以轉訂為國家標準。 
依前項轉訂為國家標準時,得不經前條(國家標準制定程序)第一項第二款(起草)及第三款(徵求意見)規定之程序。

團體標準又稱為產業標準、行業標準、或協會標準。其主要特色包括:補充國家標準,提供更詳細規定的品質或規格,具有制定國家標準前一階段的性質。

品質學會符合標檢局「團體推動標準化活動補助專案」之申請資格。
一般先進國家發展標準的程序,大多是先有個人或公司標準,再有同業級的團體標準,最後提升為國家標準,因此團體標準是推動國家標準的重要基石,團體標準是完整的標準化體系中至關重要的關鍵環節。我國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缺乏協助產業技術標準形成共識的組織來推動團體標準,以致民間產業團體及企業對其所採行的標準,未能界定係屬國家標準、團體標準或公司標準層級,更遑論要參與國際貿易必須符合國際標準的視野。因此之故,造成國內對於標準的制定,大多依賴政府資源的投入,標準專責機構必須肩負標準訂定的責任,無法維持中立審定的角色,許多必要的標準不是過時就是嚴重不足,無法與國際接軌。產業團體標準的發展產生深遠且莫大的影響,特別是高科技相關產業,國內相關標準的擬定無法因應產業發展趨勢,反受制於國際大廠主導的團體標準所制約,利潤遭受嚴重壓縮。

105  年品質學會經標檢局核准補助的標準制定計畫名稱為:《品質管理-人員參與及職能適任性指導綱要、與品質管理-顧客滿意度-組織內部抱怨處理指導綱要》。這是直接接國家標準制定工作,不是以團體標準經主管機關核定為國家標準。

品質學會對於品質相關標準的訂定:

[*]學會的專業與社會責任是什麼?在全國標準化體系中,應該協助國內產業的品質發展,擔負那些標準的研究與起草任務。
[*]品質標準制定目前作法,由有興趣者選定要訂定的國家標準題目,向標檢局申請補助經費,通過進行標準制定作業,沒通過則暫緩相關作業。缺乏組織活動運作的 P、D、C、A 原則。
[*]澄清品質標準是否為專業分工的一階標準(目前名稱為品質管制),應該有那些內容,盤點那些是品質專業團體標準。須與國際標準接軌的品質團體標準,爭取經主管機關核定為國家標準。
[*]比照國家標準的建議、起草、徵求意見、審查、審定、核定公布過程,先訂好品質團體標準制定作業程序,然後選擇其中有全國或其他產業共用或適用的團體標準,依規定程序申請核定為國家標準。
[*]品質標準制定體系:審查委員會、技術委員會 (TC)、工作小組 (WG),組織分工必須是金字塔型、而不是倒金字塔型。(QKC 精神:人人平等,問我能為學會做什麼、我能從學會學到什麼;不要問學會能給我什麼、我能管學會什麼、我能從學會撈到什麼。)負面意見多的評委不再續聘的官官相護、官僚作風必須調整。






相關資料:
[*]吳秋文,台灣標準化工作介紹,2013。
[*]經濟部標檢局,產業(團體)標準化活動網頁
[*]陳鵬旭,何謂標準化 - 淺談我國標準化歷程與全國標準化獎,2014 年。
[*]德國工業 4.0 DIN/EN/ISO/IEC 標準與規範盤點表,DIN,2015 年 10 月。
[*] 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設白皮書,2015 年 7 月。
[*]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 年 12 月。


hlperng 發表於 2016-4-22 12:12:25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7-5-26 16:57 編輯

中國工程院 2015 年出版的製造強國戰略研究 綜合卷
製造品質強國戰略研究
一、引言
二、實施製造品質強粿戰略的重要意義
三、中國製造品質現狀及國際發展趨勢
四、中國製造業品質發展的指導思想與戰略目標
五、提升製造品質的戰略對策
六、提升製造品質的建議



五、提升製造品質的戰略對策
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化正在引發製造業的深刻變革,製造業發展理念、技術體系、製造模式和價值鏈的重塑,直接影響到製造品質的界定認知、控制方法、基礎支撐,以及品質治理結構等。根據中國國情,研究提出推動製造品質升級的 6 項戰略對策。
1 戰略對策一:創新品質技術與管理
2 戰略對策二:強化產業品質技術基礎
3 戰略對策三:提升品質素養
4 戰略對策四:完善品質治理機制
5 戰略對策五:加強知名品牌建設
6 戰略對策六:實施品質升級工程


1 戰略對策一:創新品質技術與管理,(1) 提升產品設計品質、(2) 研發先進品質保證技術、(3) 提供資訊化、網路化、智慧化的品質管理技術服務、(4) 實施重點領域品質創新工程、(5) 推進以供應鏈為紐帶的品質共建、(6) 構建品質協同創新體系、(7) 健全品質創新激勵機制。

2 戰略對策二:強化產業品質技術基礎
產業品質技術基礎是國家品質基礎 (NQI) 在產業領域的具體應用,主要包括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要素。著力發揮標準的規範性、計量的基礎性、認證認可的公允性、檢驗檢測的符合性的功能,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為工業強基和製造強國發揮基礎性、支撐性作用。重點實施以下 3 項強化產業品質技術基礎工作:(1) 強化標準引領、(2) 提高計量測試能力與量傳溯源體系、(3) 提高檢驗檢測認證的支撐作用。

其中,有關 (1) 強化標準引領的內如如下:
a. 建設新型標準體系。通過改革加快形成政府主導的強制性標準與市場主導的自願性標準相結合的新型標準體系。增強強制性標準的權威性、統一性,大幅減少強制性標準的數量,範圍限定在涉及生命、健康、財產安全、生態環境以及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培育發展團體標準,讓有條件的學協會、產業聯盟等成為標準有效供給的主體。到 2020 年,力爭在市場化程度及技術水準較高的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製造、電力、電子等行業產生 15 個以上有影響的社會團體標準制定機構。
b. 強化標準實施。運用行業自律、生產許可、合格評定、行政執法、政府採購等手段,促進標準有效實施。建立國家標準實施統計分析制度,包括國家標準實施資訊回饋機制、標準實施效果評價等內容。
c. 提升中國主導國際標準制修訂能力和中國標準走出去效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相關方協同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工作機制,以中國製造業優勢領域和重點領域為突破口,爭取在 ISO、IEC、ITU 等國際標準化組織中承擔更多技術機構秘書處工作,主導制定更多國際標準,力爭年均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500 項以上。圍繞高端裝備製造、資訊網路、積體電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工程機械、家用電器等中國優勢、特色領域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依託專案輸出,制定標準走出去路線圖。在鐵路、石化、特高壓、智慧電網等中國創新技術和對外貿易優勢產業,加強中國標準輸出,翻譯出版 1,000 項以上中國國家標準外文版,推動與主要貿易夥伴國(地區)的標準互認,促進中國標準的海外推廣應用。





參考資料:

[*]中國工程院,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綜合卷





hlperng 發表於 2016-4-22 16:03:44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7-5-26 16:56 編輯

官老師:電腦,minitab 版本太多,R13、R14,R17。
處理問題在軟體工具導向盛行之餘,軟體工具演算法兩者之間的拔河。
兩件重大議題:
投稿月刊有關工業 4.0 的稿件迄今尚未刊登,

論文準備:
引用辛辛那提李傑教授的定義:
6C :content,cyber,cloud,connection,community,customization

6M:model, measurement, method, machine, material, maintenance

Promodel

MES: 製造執行系統
可靠度維護 (RCM)

質協
CAQ,
ANQ 國際社會責任
一帶一路
華人品質高峰會(香港)
吳福成:一、二、三、四、五
支援品質組織:CSA, JSQC, KSQM
品質專業推廣專案(項目)
NTQM、卓越經營品質模式、
改善 vs. 改進
人才培訓與認證 (ANQ 由新加坡主導)

Ownership vs. Benefits

channel, relationship, content
20160708
九個國家與地區,每區兩篇
香港城市大學

檢測數據處理,檢驗太多減少,
ERP download to excel file
採購:
型號管理:型態管理,

MIS + QA + Inventory
備料,訂單管理:
生產與物管
production manager vs. product manager
Hyper data,
R used package
分段合作工作模式:
Content: 資料倉儲、資料收集與管理,SCADA、資料探勘、資料分析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QKC20160422:生產力 4.0 的品質團體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