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perng 發表於 2014-12-25 10:30:26

可靠度技術的發展變化與趨勢

本帖最後由 hlperng 於 2015-10-3 15:38 編輯

可靠度技術的發展變化與趨勢:

[*]應用物品:硬體 ⇒ 硬體 + 軟體 ⇒ 系統 ⇒ 開放系統、嵌入式系統
[*]可靠度技術的應用產業,從 60 年代的國防、航太(太空 + 航空)系統,發展到 80 年代的電腦系統,到現代的筆電、資通訊系統、平板、智慧手機、機械控制系統、汽車控制系統、醫材與護具控制系統。
[*]物本主義 ⇒ 物本主義 + 人本主義
[*]製造 ⇒ 研發 + 製造 ⇒ 研發 + 製造 + 操作  ⇒ 概念 + 研發 + 製造 + 操作 + 維護 + 除役 = 生命週期
[*]東西能用、好用、可用、耐用、久用、且安全(人安與資全),是基本要求。
[*]空間品質(設計製造品質) ⇒ 空間品質 + 時間品質(可恃性或可靠度) ⇒ 空間品質 + 時間品質 + 人間品質(安全性)
[*]人們需要東西就是要用,有何用是功能,功能 = 操作功能 + 安全功能。操作功能的性能隨時間變化影響到任務的結果是可靠度、安全功能的性能影響到人的結果是安全性,也就是安全功能的可靠度。
[*]可靠度是專有名詞,很多人卻把它當作通用名詞或形容詞使用。
[*]可恃性(廣義的可靠度)為時間品質或時間性能 (quality over time or performance over time),而且是在交貨以後的時間。根據 IEC 的定義,可恃性是可用度的通用名詞,是指交貨以後任何一時刻,物品可以維持在良好(功能正常)狀態的能力的綜合性指標,其影響因子包括可靠度、維護度與維護支援(支援度)等。
[*]六個時間品質或時間性能 = 可用度 + 可靠度 + 測試度 + 支援度 + 維護度 + 耐久度
[*]可靠度關心的是物品的功能特性(心理、智慧),在擁有期間功能不中斷的時間;耐久性(壽限)討論的實體特性(生理、體力),擁有的時間。
[*]可靠度議題:除了具體的可靠度之外,舉凡論述及時間品質、保固、壽命、測試診斷、操作維修、可用度、維護度、支援度、維護支援、環境試驗、壽命試驗等,都是廣義可靠度的內涵。
[*]人會死、東西會壞。隨著時間變化,物品從老化、惡化、偏差、誤差、缺點、故障、到失效,其效應為危害、傷亡、滅失。
[*]可靠度的重點從失效 (failure) 轉到老化或惡化 (aging or deterioration),回到性能變化 ⇒ 從命後(命終後)到命前(命終前)。
[*]可靠度評估與推論技術(可靠度預估),從算命 (failure) 轉到算病 (fault) ,進而關心健康狀態 (state of health, SOH)。
[*]掌握物品好壞的方法:檢驗 (inspection) ⇒ 試驗 (testing) ⇒ 偵測 (detection) ⇒ 診斷 (diagnostic) ⇒ 預後 (prognostic)
[*]物品概念開發階段,在規劃設計操作任務時,必須先決定維護政策作為前提。在使用與維護保養之後要預後,也就是說在經過一段操作時間或經過一次治療處理之後,要知道物品還可用多久、活多久。
[*]新觀點:有用餘命 (remaining useful life, RUL) ⇒ 有用餘性 (remaining useful performance, URP)
[*]失效管理 (failure management) ⇒ 故障管理 (fault management) ⇒ 健康管理 (health management) +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性命重於生命。未來人們對於東西只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

可靠度技術名稱的演變:

[*]1960 年 ⇒ 可靠度 (reliabilty)
[*]1985 年 ⇒ 可靠度 (reliability) + 維護度 (maintainability) (R&M)
[*]1990 年 ⇒ 可靠度 (reliability) + 可用度 (availability) + 維護度 (maintainability) + 維護支援 (maintenance support) (RAMS) = 可恃性 (dependability)
[*]1995 年 ⇒ 可恃性 (dependability) + 安全性 (safety + security) (RAMS) ⇒ 物本主義到人本主義
[*]2000 年 ⇒ 系統安全性 (system safety) ⇒ 功能安全性 (functional safety)
[*]2010 年 ⇒ 性能(或績效)水準(PL)、安全完整性水準(SIL)、汽車安全完整性水準(ASIL) = 失效機率、失效率 ⇒ 安全性功能的可靠度

電腦產業的應用情形:

[*]1960 年, 可恃性 = 可靠度 (reliability) + 可用度 (availability) + 服務度 (serviceability) (RAS)
[*]IBM 公司最早使用 RAS 一詞描述資料處理機器產品的強建性 (robustness),系統服務性會影響改正維護 (corrective maintenance, CM) 和預防維護 (preventive maintenance, PM) 的有效執行,服務度的概念類似航太產品的維護度。電腦系統的 RAS 三項特性,提供接近連續的系統操作能力。
[*]⇒ 可靠度 (reliability) + 可用度 (availability) + 服務度 (serviceability) + 使用度 (usability) = RASU
[*]1970 年,RAS + 完整性 (Integrity) + 保全性 (Security) = RASIS
[*]2000 年,RAM + 安全性 (Safety) + 保全性 (Security) = RAMSS
[*]保全性 (Security) = 可用度 (Availability) + 完整性 (Integrity) + 機密性 (Confidentiality) (ISO 27001)
[*]Safety(人身保安) + Security (資訊保全)

新功能 → 控制系統 → 電腦系統 → 開放系統 (Open Systems) + 嵌入系統 (Embedded Systems)

[*]ISO 12207: 軟體生命週期過程 (Software life cycle processes)
[*]ISO 15026: 系統與軟體保證 (System and software assurance)
[*]ISO 15288: 系統與軟體生命週期過程 (System life cycle processes)
[*]ISO 15408: 資訊技術保全評估技術
[*]ISO 25000: 系統與軟體品質要求及評估
[*]ISO 27001: 資訊安全管理
[*]IEC 60300-1: 可恃性管理
[*]IEC 61508: 功能安全性(Functional safety of electrical/electronic/programmable electronic safety-related systems)

可靠度技術的焦點:

[*]Defect (缺點)
[*]Error (誤差)
[*]Fault  (故障)
[*]Failure (失效)
[*]Hazard (危害)

常用的可靠度技法:FMEA + FTA + HAZOP + MCP + PN + ... ⇒ 風險管理

可恃性 = 可用度性能 = 可靠度性能 + 維護度性能 + 維護支援性能
可恃性管理 = 人員擔當性 + 風險管理 (Dependability = Accountability + Risk Management)
功能分析 ⇒ 價值分析/價值工程 ⇒ 價值管理 + 風險管理

可靠度 = 時間品質 = quality over time = performance over time ⇒ 出貨之後,產品在顧客手中之後隨著時間變化的品質表現。

擬訂可靠度國際標準的負責單位為IEC/TC 56: Dependability,發行標準超過100份,可靠度管理國際標準的發展趨勢依「後、先」次序列舉如下:

[*]IEC 60050-191_2014,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 Chapter 191: Depend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IEC 60300-1_2014 (ed 3.0), 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 Part 1: Guidance for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s
[*]IEC 60300-1_2003 (ed 2.0), 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 Part 1: 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systems
[*]IEC 60300-1_1994 (ed 1.0) = ISO 9000-4_1994, Dependability management - Part 1: Dependability programme management
[*]IEC 60050-191_1990,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Vocabulary Chapter 191: Dependabil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IEC 60300_1984,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management
[*]IEC 60300_1969, Managerial aspects of reliability

國際品質標準 ISO 9000 系列中,品質詞彙 ISO 9000,在 2005 年改版時,保留可恃性的定義,「可恃性是描述可用度性能的集合名詞,其影響因子包括可靠度性能、維護度性能與維護支援性能。」並沒有有關可靠度的直接定義:
ISO 9000:2005, 3.5.3 Dependability
[*]Collective term used to describe the availability performan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reliability performance, maintainability performance and maintenance support performance.
[*]NOTE.  Dependability is used only for general descriptions in non-quantitative terms.  

2013 年ISO 9000 系列開始改版時,則藕斷絲連,換個面具,只是定義可恃性是物品在特定條件下的可用度,不再引述 IEC 60050-191 對於可恃性的定義:

[*]ISO/CD 9000:2013, 3.6.4 Dependability, Availability performance of an object under specified conditions.

可靠度工程技術歷程

[*]加入環境試驗室 = 自然環境 + 動力環境
[*]加入工程分析小組 ⇒ 環境試驗工程 + 可靠度工程 + 品質規劃
[*]參加美國品質年會、環境年會、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
[*]參加朱蘭博士高階品質理管理課程
[*]參觀 PMTC
[*]協辦台日可靠度研討會
[*]參與亞歷桑納大學可靠度學程
[*]知道 Aerojet 品質與可靠度技術研習
[*]主持可靠度科專計畫
[*]參加 Wyle 實驗室可靠度與環境試驗技術研習
[*]參與可靠度工程師認證考試
[*]參與可靠度與維護度研討會
[*]參加台灣與南非品質與可靠度技術研討會
[*]參加台灣與新加坡品質與可靠度技術研討會
[*]參與可靠度實務研討會
[*]參與可靠度推動委員會
[*]參與可靠度委員會
[*]共同著作可靠度工程與管理手冊
[*]主持睿地可靠度工程技術網站
[*]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可靠度技術的發展變化與趨勢